陈征:系统解说《资本论》第一人

发布者:乐华斌发布时间:2019-02-26浏览次数:1003

 

陈征

陈征,1928年生,江苏泰县人,19495月毕业于无锡中国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多年来,他出版的专著、教材共计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培养了博士生33名、硕士生80余名。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征毅然放弃原先所学的中国文学,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改革开放,全国开始出现学资本论的热潮。但是《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巨著,要读懂、读通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学者曾出版过解释《资本论》的专著,但大都只解释了《资本论》第一卷,或者是复述《资本论》的部分内容。1978年,陈征收集自己30年的教学与科研心得,开始《〈资本论〉解说》一书的写作。4年后,系统阐释《资本论》全三卷的144万字的《〈资本论〉解说》正式付梓,将《资本论》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其后,陈征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对如何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资本论》对农村地租问题进行研究,对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进行了原创性研究,在我国经济学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和创建了现代科学劳动理论,是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运用和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

 

高风亮节 不懈攀登 铸就传奇人生

——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征教授

 

陈老做学术研究

   金缕曲——《资本论》解说书成题后:

史业开新貌,正笔底,风雷叱咤,龙蛇缭绕。无限晶光环宇宙,争说人间瑰宝。胜无数山崩海啸。天外凤凰谁得髓,问人生真谛知多少?千秋业,群山小。

补天顽石原草草。倩祖生,鸡鸣起舞,着鞭先否?学海书山勤撷取,岂为翱翔华表?但愿得环球春早。廿年辛苦寻常事,赞神州十亿春先到。人依旧,心未老。

这首诗是陈老在《资本论解说》后记中的有感而发,体现了他教学科研的目的、人生抱负,以及对学术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

陈老的一生结缘于《资本论》,在与其交谈中偶得“资红书屋”的由来。陈老一生中酷爱两本著作,一本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另一本则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而“资红”这一词刚好撷取了这两本著作名称的首字。陈老与《资本论》的渊源与其说是一个偶然,不如说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文化大革命之后,百废待兴,随着高考的恢复,教育文化事业也开始平稳发展。对于寻求更好地掌握其核心要旨的学习者及考硕考博者来说,晦涩难懂的《资本论》成了他们前行的“拦路虎”、“绊脚石”。时代需要,赋予了在《资本论》教学及研究方面已经多有建树的陈征老师一项新的历史使命——“解说”《资本论》,也让陈老与《资本论》结下了更深情缘。起初,在福建省委当讲师时,为了给学生们授课,陈老每晚秉烛夜读,逐步将自己对《资本论》的点滴理解化成为越来越厚的讲义稿。一番番春秋冬夏的悉心研读,一轮轮三尺讲台的铭心磨砺,一遍遍方格行列的精心增删,终于铸就出一百四十余万字的宏篇巨作——《资本论解说》的书稿。

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话强调要重视《资本论》的研究和传播,号召党校乃至全国都要积极学习《资本论》,由此国内迅即掀起一股学习《资本论》的热潮。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陈老积极倡导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从学习研究《资本论》开始的理念和思维,认为只有以《资本论》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陈老对于《资本论》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横向研究、纵向探索以及至今的用其基本原理分析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如今,已过圣贤之年的陈老仍焚膏继晷、笔耕不辍。在他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不仅对《资本论》的教学与广泛传播不遗余力,而且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继《<资本论>解说》后,代表性的重磅之作有:《社会主义城市地租》、《〈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运用和发展》、《<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等相继问世。《资本论解说》一书为多少有志之士送去了福音,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石铺垫,无人统计,也难于历数。该书自问世后被多次重印再版,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并被许多党校、高校、军事院校采用为教材,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奖。《资本论解说》再版时,陈老题下了一首词,唤为《感怀》,其中最能体现他心境的便是“老来犹作鸡鸣舞,小石虽顽可补天”。淡淡的自嘲,但又不乏对自身价值与努力成果的肯定以及对今后研究之路的信心。客厅墙上“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格言代表了陈老一生的学术理想。

陈老看功名荣誉

《爱兰》:远离幽谷入民家,王者之香自古夸。试问先生何所爱,看花看叶看兰芽。

兰花是陈老最喜爱的花草,居室中那盆茂盛的蝴蝶兰受到陈老的关爱有加与细心呵护,他常回忆自己看兰花做学问,说那股王者之香让人魂牵梦绕。对兰花的特殊喜爱让人联想到陈老对待荣誉的态度!陈老一生获得令人仰止的无数荣誉。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2年和1986年两次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1987年和1992年先后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名列榜首。其传记多次刊在《中国当代名人录》和《经济学家辞典》,还多次刊于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传记学会出版的《世界当代名人录》、《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国际名人录》和《国际传记辞典》。1991年被聘为美国传记学会顾问。其学术思想可参阅《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刊载的《陈征经济学思想述评》一文。

在谈到这些荣誉时,一生谦逊的陈老,没有丝毫激动,仅仅是一番平铺甚或有点自嘲,让人明白了什么叫泰然处之,何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从陈老口中还得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陈老“杰出人民教师”称号,而领奖之日陈老才获知,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他全然不知获奖名单已公布非常之久了。聊起如何看待这些荣誉时,陈老脸上的笑靥淡的像天山上的雪莲花儿般,浅浅的、暖暖的。他认为荣誉是一种肯定与鼓励,但它本身是虚无的,只有把手中实实在在的学问做好才最重要,刻意追求争取各种荣誉名利,不仅累了自己,也降低了其原本的价值。潜心做学问时,从来不曾想过会得到什么,只是戏剧性地收纳了那些荣誉。就这样,做学问搞研究,心爱的兰花知他冷暖,一直伴着他走过那些峥嵘岁月,有革命时代的硝烟和战火,有新中国刚成立的豪迈和喜悦,有文革时期的烦闷和忧思,有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激情,有21世纪的发展与进步……兰,花中君子者也,兰之幽香,沁人心脾;兰之淡泊,宁静致远;兰之高洁,遗世独立;兰之美好,净化灵魂。正是这些点点美妙的高洁品行,让陈老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过着自由独立的生活。

陈老的岁月人生

《蝶恋花》:春去秋来昏又晓,似水流年,老去难重少?六十辞官原不早,浮名浮利都经了。坐对菱花闲自照,华发苍颜,志壮人先老。粉墨登场留一笑,精研马义忘烦恼。

时间是一位无情的雕刻师,为了雕琢时光的轮廓,它让岁月蹉跎了;它让时光荏苒了;它让年华流逝了。谁也挡不住这把无情的刻刀涌向自己,正如陈老的词中所言“发已白,心犹赤”。当人的年龄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对于时间生命的思考变得更加的丰富、有意义。陈老2005年出版的《陈征诗词百首》中的精益之句很能体现流金岁月中一位老人对于人生的静谧思考。《喜题七绝二首》中的“劲骨嶙峋傲世风,好花争羡老来红”体现了陈老积极豁达、老当益壮的人生态度;《感赋》中的“余力虽衰犹可贾,精研马义做生涯”体现了陈老坚持不懈、不断追求的人生目标;《七十生日感怀,时在普陀山》中的“人世机缘难测定,老来伏枥莫蹉跎”体现了陈老珍惜光阴、把握时间的人生准则。

习惯是见证一个人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的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陈老日常有规律的作息源于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众所周知,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开水可清肠排浊,对中医颇有研究和心得的陈老认为,它不仅利于排毒而且能治百病,这一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六十多年。几年前,陈老得了胃病,喝开水这一好习惯更变成了他治胃病的最好方法!世人皆晓,每天跑步是强身健体的良好方法,但跑步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毅力,因此多数人很难能够坚持。多年来,陈老每天早晨必要到旧操场上去跑几圈,现在跑不动了就改为散步,这已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犹记得,陈老《自嘲》中的一句话“日跑两千米,服食笑神仙”,那时他五十八岁,而今他八十五岁,鹤发童颜的容貌标识着其健康的体魄与和谐内心。爱学习则是他坚持好习惯最突出的一个表现了,陈老平生素来酷爱读书,幼时跟从父亲夜读古典文史至十二时,七岁读论、孟、学、庸;八岁读《诗经》、《左传》,九、十岁读《离骚》、《史记》、《古文观止》,长大后,在求学的路上、在成长的岁月中他接触与翻阅了各式各类的书,爱古诗词亦爱史家典籍,闲暇里,古今中外的著作也略读一二,《资本论》、《红楼梦》这两本奇书便是自己的最爱。陈征老师查阅次数最多的一本理论书籍是《资本论》,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理论书籍也是《资本论》。正应了那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陈老用他的一生践行学无止境,与时俱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面对陈老卓尔不凡的业绩,2005年校报用以上这句由郭沫若先生为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所做的一副对联来形容陈老的事业、品德、理想、追求。这句淳朴的联语也正符合了陈老的人生格言:读新书、创新理、写新作,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 真作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世俗凡尘里有太多的困惑与不解,让世人迷失了本心,失去了最真的自己。读新书、创新理、写新作,句句透着求新原创的“真”,是陈老一生的道;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件件围绕为人处事的“真”,是陈老一生的理。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报)

版权所有 © 2019 福建师范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